传承中华文化
我是中国娃
在本学期的第十个教学周里,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和学生们为大家奉献了一组大单元教学的校级公开课,可谓趣味盎然、异彩纷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单元设计意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课文,旨在让学生在“游山河、聊佳节、读故事、品美食”的丰富情境中,快乐识字写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运用与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从学生情感体验的角度看,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定会产生深深的爱国情怀,会以自己是个中国娃而自豪。因此,二年级组教师将本单元的主题设为“我是中国娃”,整合单元主题内容,形成核心任务“发现汉字的秘密”,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单元整体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们带领学生沉浸体验,感悟其中,围绕“我是中国娃”开展了大单元任务群活动。
✔任务一 唱好神州歌谣
魏佳帅老师执教
魏佳帅老师执教的是第三单元识字教学“我是中国娃”的第一个任务——唱好神州歌谣。魏老师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迷人风光。通过联系生活、看视频、配音乐、打节奏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朗读方法,品味汉字用语的精妙,感受祖国的山川壮美。在课上,学生通过已学的朗读方法,能够自主拓展朗读课外韵文,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之情。
✔任务二 过好传统节日
李芳老师执教
李芳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第三单元“我是中国娃”任务二——过好传统节日。语文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来体现课程性质、确立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李芳老师课下引导学生积累、梳理来整合传统节日及习俗;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喜欢的节日进行展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传统节日及文化了解得也更深刻,同时还培养了生活情趣,增强了文化自信。
✔任务三 汉字也有故事
孟文钧老师执教
孟文钧老师执教的课文《“贝”的故事》直指本单元的学习核心。研究表明,汉字起源于图画,基本都有源头可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探究汉字的“前世今生”。过程中,学生习得讲述汉字故事的方法,并以“汉字故事大会”的形式运用所学,训练表达。
✔任务四 品味中华美食1
王蕊老师执教
在子任务“品味中华美食”的学习中,王蕊老师在真实情境下展开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识字写字中寻找菜名里的学问。本课以偏旁归类识字为主,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在丰富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说出用“炒”、“烤”等方法制作的美食,让孩子们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凸显语文课的实践性。
✔品味中华美食2
李婧祎老师执教
李婧祎老师讲授的这节课是第三单元“我是中国娃”主题的第四个任务——品味中国美食,融合了语文园地三的“识字加油站”,本课时主要是拓展学习,利用小组评价单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评价。对应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
本次大单元“我是中国娃”主题教学活动在学校和年级组整体统筹规划下有序进行,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同学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沉浸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独特智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课后,低年级教研组进行了一次集中教研,对二年级组的五节课进行交流、评述。首先,由二年级做课教师代表发言,简单介绍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及反思。
接着,四位备课组长马春梅老师、马莹老师、刘晶晶老师、刘洋老师谈了观课的感受,老师们认为二年级老师敢于尝试,结合文本和课外资源,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紧扣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落实语文要素,提升了学生的高级能力。
负责学校教学的李静副校长在会上也对二年级组的课程展示表示了充分地肯定并进行了总结:1.本次大单元的设计体现了“大结构”: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也必然会促进知识、技能的结构化。2.本次大单元的设计体现了“大视野”:一篇篇原本只是浅显关联的文本,被深度组织起来,学生的获得也不是原有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了深度的迁移和运用,从而达成了核心素养的形成。3.本次大单元的设计体现了“大容量”:老师们在不断地“扩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选择。
本次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了本次大单元教学的尝试,老师们收获颇丰,学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相信在老师们的不断磨炼下,定会更上一层楼。
供稿:李婧祎
制作:皮 欣
责编:邓 冰
主编:杨福双
监制:李长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诚实 博学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37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