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见习记者 张美欣
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树牢“人民信访为人民”工作理念,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类信访事项,高位推动抓落实,综合施策解难题,推动一批“骨头案”“钉子案”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关资料图)
领导牵头攻坚 从化解信访积案上“解死扣”
自2022年以来,双辽市委市政府共召开31次专项会议研究信访积案,着重将涉及人数多、政策变化大、时间跨度长的48件疑难复杂信访积案,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等形式现场集中交办2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台账清单,加强日常调度,实时了解案件化解进展,引入化解信访问题‘赛马’机制,督促包保领导既践行‘浦江经验’中下访接访约访要求,又落实‘五包’责任,确保矛盾不化解责任不脱钩、群众不息访清单不销账。”双辽市委副书记董闯说。
今年以来,双辽市推动解决了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历史遗留的社保补缴、236户拆迁回迁户安置、107名硅酸盐研究所职工上岗分流等信访难题,带动全市信访积案化解率提升至99%以上,推动重复信访率下降19个百分点。
坚持月清月结 从初信初访办理上“立标准”
双辽市实行接件24小时内见面核实,最长办理时限不超过30日。坚持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疑难信访监督办,避免群众因信息不对称,不明办理进度重复信访,同步架构良性互通关系。2022年以来,初信初访平均办理时长为14.5个工作日,为群众节约信访成本,有效减少“访累”。
在从严从细落实《信访工作条例》,配套建立即接即办、信访事项办理预审等机制方面,双辽市信访局局长徐强表示:“我们对初信初访分级分类,按照轻重缓急、涉及人数、适用法规、责任主体、复杂程度‘五定’标准逐一落实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五化’闭环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及时点对点发布预警函和提醒函,对责任单位受理办理不规范的立即退回责令重办,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48小时内完成‘回访’,并实地督办责任单位,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规范化水平。”徐强说。
截至目前,信访部门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责任单位群众参评率100%、满意率100%,均排在吉林省前列。
用活资源力量 从乡村源头治理上“治未病”
坚持“乡贤辅治”。吸收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7支“双辽乡贤”调解队伍,在矛盾形成前端及时介入,助力维护农村公序良俗和社会秩序。今年以来,106名乡贤参与调解各类矛盾92起,成功率达98.5%,最大限度减少了信访上行。
推行“律师下乡”。累计安排47名律师下沉乡村为信访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接待信访群众100余人,提出法律意见数百条,帮助近14%有困难的信访群众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同时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
提供“志愿服务”。培育发展慈善类、文体类、公益类群众工作志愿服务团队,借助《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等契机,发动300余名群众工作志愿者送《信访工作条例》到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将专业志愿服务嵌入到信访工作中。
标签: